- 1、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
- 2、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
- 3、什么才算医疗事故
- 4、非法行医造成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 (一)

优质回答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
1、两者在适用法律上不同:前者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者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2、鉴定机构不同: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机构。
3、赔偿数额不同。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前期治疗费用不能获得赔偿);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12、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13、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由上可知,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两者在适用法律上不同、鉴定机构不同、赔偿数额不同等。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最大的区别在于医疗事故是指违反了医疗规定而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医疗过错是指除了医疗事故之外的原因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医疗过错的责任要小于医疗事故的。 一、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
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主要区别在于: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过错是指除医疗事故以外的因为医方的过错给患者造成了人身伤害的情形。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应该怎么办?
(一)患方应第一时间和医院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院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
(二)双方可自行协商或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也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三)如协商或调解不成,则可向医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四)进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后,患方应向专家小组提交书面陈述。
(五)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三、医疗事故分为几级?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事故分为了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是最严重的。如果发生了医疗事故的话,首先应该要和医院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再向行政机关申请诉讼或者仲裁。
什么才算医疗事故 (三)
优质回答什么才算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通常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患者人身损害。然而,并非所有医疗相关的事故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符合特定标准。那么,什么情况才算是医疗事故?
怎样构成医疗事故?
1. 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罪的基本特征:
1. 侵犯的客体是就诊人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
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医疗护理或体检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患者健康;
3.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
4. 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未能预见或轻信能避免造成就诊人死亡或健康损害的结果。
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包括:
1. 医疗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2. 事件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
3. 患者必须遭受法定的人身损害后果,如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4. 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5. 行为人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其他人员。
医疗事故认定的步骤:
1. 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3.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10天内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4. 如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鉴定的医学会组织;
5. 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结果分类:
1. 完全责任,即损害完全由医疗过失造成;
2. 主要责任,即损害主要由医疗过失造成;
3. 次要责任,即损害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
4. 轻微责任,即损害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
在现代社会,医疗事故的认定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规定。例如,《民法典》规定,医疗事故应具备过失、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等要素。
非法行医造成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四)
优质回答非法行医出了医疗事故,过错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且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国法律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的责任是:
1、行政责任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民事责任 就民事责任而言,不能依照《 医疗事故处理 办法》承担补偿责任,而应适用《 民法典 》关于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即 侵权行为 造成他人 人身损害 的赔偿数额,以人身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为标准,实际损失多少财产就赔偿多少;
3、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规定了 非法行医罪 的构成及刑事责任。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非法行医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徒刑、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犯罪行为包括,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对于医疗事故,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